學歷: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
(Ph.D. Inst. of Geophysics,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Taiwan)
專長:
地震學、地球物理、數值分析
(Seismology, Geophysics, Numerical Analysis)
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地質系 教授 (2014/03-至今)
中國文化大學地質系 副教授 (2007-2014)
萬能科技大學 副教授 (2006-2007)
萬能科技大學 助理教授 (2003-2006)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 (2000~2001)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 (1999~2000)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 (1999)
獲獎:
097:2008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TAO) 2005 - 2006 Best Reviewers (2008年地球學科學集刊TAO 2005-2006 論文最佳審查人獎)
101:101學年度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教學傑出獎
103:2014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TAO) 2011-2012 Best Article Award (2014年地球學科學集刊TAO 2011-2012優良論文獎)
109:109年度地球科學學門最佳審查委員獎
110:110學年度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教學傑出獎
110:110年度地球科學學門最佳審查委員獎
國科會計畫:
指導學生計畫或獲獎:
103:103年度科技部大專生暑期研究計畫(林諭澤)
計畫名稱:2002年11月3日阿拉斯加迪納利斷層地震多重破裂研究
計畫編號:103-2815-C-034-001-M
104:104年度科技部大專生暑期研究計畫(何丞穎)
計畫名稱:台灣地區地震震源歷時與地震矩的關係研究
計畫編號:104-2815-C-034-059-M
109:2020年全國地球系統科學專題研究大賽(佳作:詹京倍)
110:110年度科技部大專生暑期研究計畫(詹京倍)
計畫名稱:花蓮地區中規模地震序列地震能量與芮氏規模關係之探討
計畫編號:110-2813-C-034-015-M
110:110 年度地球科學學門最佳大專生專題計畫成果報告獎(詹京倍)
111: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學生論文比賽佳作:邱奕璿)
研究重點:
震源尺度率研究 (Seismic Source Scaling)
震源物理 (Physics of Earthquake Source)
震源時間函數研究 (Source Time Function)
大地震破裂方向性研究 (Rupture Directivity Analysis for Earthquakes)
大地震多重破裂特徵分析 (Multiple-Event Analysis for Earthquakes)
表面波層析成像 (Surface-Wave Tomography)
以表面波分析地殼及上部地函構造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from Surface Waves)
授課課程:
地球物理學 (Geophysics)
地震學 (Seismology)
數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時序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地震觀測與實務 (Earthquak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e)
震測探勘學 (Seismic Prospecting)
地球物理探勘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高等地球物理學 (Advanced Geophysics)
高等地震學 (Advanced Seismology)
自然科學發展 (Development of Nature Science)
著作:(*: corresponding author)
研討會論文:
黃瑞德、林瓊瑤、林采儀、黃怡陵、張文彥、林祖慰、柯明淳,2023,2022年ML 6.6關山地震與ML 6.8池上地震的震源時間函數探討,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桃園龍潭。(05/17-19)
邱亦璿、黃瑞德、黃怡陵、林瓊瑤、林采儀,2023,利用表面波與遠場SH波探討2018年9月28日MW 7.5印尼帕魯地震的破裂特徵,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桃園龍潭。(05/17-19)
黃怡陵、黃瑞德、張文彥、林采儀、林瓊瑤、邱亦璿,2023,2023 年2 月6 日Mw 7.8 及Mw 7.5 土耳其地震之破裂特性,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桃園龍潭。(05/17-19)
黃瑞德、黃怡陵、張文彥、林采儀、林瓊瑤,2022,以震源時間函數探討2019年ML 6.3秀林地震之破裂方向性,2022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06/07-10)
詹京倍、黃瑞德、林瓊瑤、林采儀、王聖東,2022,花蓮地區中規模地震序列地震能量與芮氏規模關係之探討,2022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06/07-10)
王聖東、黃瑞德、黃怡陵、林瓊瑤、林采儀,2022,中亞深震的破裂方向性研究,2022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06/07-10)
黃怡陵、黃瑞德、張文彥、王聖東、林采儀、林瓊瑤,2022,應用兩階段反演分析中、深源地震之震源特徵,2022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06/07-10)
黃瑞德、陳柏融、林瓊瑤、黃怡陵、張文彥、林采儀、林祖慰、張若磐,2021,初探台灣地區中、大規模地震拐角頻率(fc)與地震矩(M0)之關係,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10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11/22-24)
王聖東、黃瑞德、林昱全、林瓊瑤、林采儀、黃怡陵,2021,2020年12月10日宜蘭外海ML 6.6地震破裂特徵之研究,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10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11/22-24)
詹京倍、黃瑞德、林瓊瑤、林采儀,2021,2019年秀林(花蓮)地震序列震源歷時與地震矩關係之探討,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10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11/22-24)
黃怡陵、黃瑞德、莊宜珊、張文彥、林祖慰、林采儀、林瓊瑤,2021,臺灣東北外海碰撞系統之中、深源地震特性研究,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10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11/22-24)
黃瑞德、林瓊瑤、林采儀,2020,2018年2月6日MW 6.4花蓮地震震源上揚時間之探討,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9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11/17-19)
林昱全、黃瑞德、林瓊瑤、林采儀,2020,2018年9月5日北海道胆振東部地震的震源時間函數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9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11/17-19)
詹京倍、黃瑞德、林瓊瑤、林采儀,2020,2019年4月18日ML 6.3秀林(花蓮)地震序列芮氏規模(ML)與地震能量(ES)之關係,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9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11/17-19)
黃瑞德、林瓊瑤、林采儀、黃怡陵,2019,臺灣地區中、大規模地震之破裂方向性研究,2019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05/14-17)
楊涵如、陳柏融、黃瑞德、林采儀、林瓊瑤,2019,利用台灣區域地震資料分析震源時間函數:以2013年南投地震為例,2019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05/14-17)
林采儀、黃瑞德、林瓊瑤,2018,2016年Mw 6.4美濃地震多重破裂分析,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嘉義。(05/03-04)
林瓊瑤、黃瑞德、林采儀,2018,非負解時間域解迴旋在反演震源時間函數的應用:以台灣中、大規模地震為例,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嘉義。(05/03-04)
黃瑞德、林瓊瑤、林采儀,2018,2018年2月6日ML 6.0花蓮地震震源時間函數分析,0206花蓮地震序列學術研討會,台北。(02/27)
林瓊瑤、黃瑞德、林采儀,2017,2013年ML 6.4花蓮瑞穗地震的震源時間函數研究,第二屆TEC年會,花蓮。(11/16-17)
吳嘉彰、黃瑞德、賴雅娟、林采儀,2017,台灣及其鄰近地區的二維雷利波群速成像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6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南。(05/10-11)
林瓊瑤、黃瑞德、林采儀,2017,利用時間域解迴旋探討2013年ML 6.4瑞穗地震的破裂特徵,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6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南。(05/10-11)
江品萱、陳冠宇、黃瑞德、林采儀,2017,2016年MW 7.0日本熊本地震多重破裂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6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南。(05/10-11)
Chang, W.-Y., R.-D. Hwang, C.-Y. Ho, and T.-W. Lin, 2017, Estimating Source Duration for Moderate and Large Earthquakes in Taiwan, Geophysical Research Abstracts, EGU General Assembly, EGU2017-6958.(2017/04/23-28)
車正聲、楊詠晴、黃瑞德、林采儀,2017,利用時間域解迴旋評估大地震的震源歷時,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2017年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 自然災害、環境變遷與跨領域地球科學,台北。
李昀宸、黃瑞德、林采儀,2017,2015年Mw 7.8尼泊爾地震破裂特徵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2017年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 自然災害、環境變遷與跨領域地球科學,台北。
莊宜珊、林采儀、黃怡陵、黃瑞德,2016,2010年MW 8.8智利地震斷層參數分析¾雙向破裂事件,2016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
林采儀、黃瑞德、黃怡陵、張文彥,2016,南海地區岩石圈厚度與地質年代之探討,2016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
何丞穎、黃瑞德、張文彥、林祖慰,2016,台灣地區地震震源歷時與地震矩的關係研究,2016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
李昀宸、黃瑞德,2016,評估2015年4月25日Mw 7.8尼泊爾地震的斷層參數,2016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
吳嘉彰、黃瑞德、賴雅娟、林采儀,2016,台灣及鄰近區域二維雷利波群速成像,2016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台北南港。
何丞穎、黃瑞德,2016,台灣地區中規模地震震源歷時與地震矩關係之建立,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2016年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 地球.科學.智慧.生活,台北。
李昀宸、黃瑞德,2016,2015年4月25日Mw 7.8尼泊爾地震斷層參數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2016年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 地球.科學.智慧.生活。
吳嘉彰、黃瑞德,2016,臺灣地區雷利波群速成像分析,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2016年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 地球.科學.智慧.生活,台北。
林采儀、黃怡陵、黃瑞德、張文彥,2015,南海地區三維S波速度成像,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
林諭澤、黃瑞德,2015,2002年11月3日阿拉斯加迪納利斷層破裂速度變化之探討,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
曾渝婷、黃瑞德,2015,1999年集集地震震源區淺層三維S波速度構造,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
何丞穎、黃瑞德、張文彥、林祖慰,2015,台灣地區中規模地震震源歷時之探討,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
陳昌聖、黃瑞德、張文彥、林祖慰,2015,2013年10月31日花蓮瑞穗地震多重破裂研究,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
張麗琴、蒲新杰、林正洪、黃瑞德,2015,2014年2月12日士林地震特性研究,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
賴雅娟、黃柏壽、黃瑞德、姚華建、史旻弘,2014,利用背景雜訊層析成像方法探討越南北部構造,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花蓮壽豐,616頁。
Huang, Y.-L., B.-S. Huang, W.-Y. Chang, Y.-C. Lai and R.-D. Hwang, 2014, The earthquakes and tectonic structures from southern Taiwan to the northern region of Manila Trench, 2014 AOGS 11th Annual Meeting, Sapporo, Japan, SE28-A008. (28 Jul to 01 Aug, 2014)
Lai, Y.-C., B.-S. Huang, R.-D. Hwang and M.-H. Shih, 2014, 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Northern Vietnam from the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2014 AOGS 11th Annual Meeting, Sapporo, Japan, SE31-A014.
黃瑞德、林祖慰、張文彥、張若磐,2014,1999年集集地震的破裂速度分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花蓮壽豐,623頁。
林采儀、黃怡陵、黃瑞德、張文彥,2014,南海地區雷利波群速成像分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花蓮壽豐,597頁。
林諭澤、黃瑞德,2014,阿拉斯加迪納利斷層地震震源輻射能量分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花蓮壽豐,624頁。
賴雅娟、黃柏壽、黃瑞德、姚華建、史旻弘,2014,利用背景雜訊層析成像方法探討越南北部構造,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花蓮壽豐,616頁。
黃瑞德、林祖慰、張文彥、張若磐,2013,遠震深度波相在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之應用,2013臺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桃園龍潭。
陳建志、董家鈞、郭志禹、黃瑞德、李明旭、李錫堤,2013,重建2009年小林村山崩事件之歷程, 2013年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環境關懷、治理與行動策略,中國文化大學,台北,24-25頁。
Hwang, R.-D., W.-Y. Chang, J.-P. Chang, T.-W. Lin, 2012, High rupture velocity for the strike-slip earthquakes released from Love-wave phase velocity, 2012 AOGS-AGU (WPGM) Joint Assembly, Singapore, SE111-A037.
黃瑞德、林祖慰,2012,2012年台灣甲仙地震的破裂特徵研究,海峽兩岸第七屆地震科技研討會,黃山,安徽,第4頁。
黃瑞德、林祖慰,2012,利用遠場深度波相決定中源地震的震源深度,2012台灣海峽研究成果發表會,第14-15頁。
黃瑞德、張若磐,2012,2011年日本東北地震破裂方向性研究,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01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Chang, W.-Y., R.-D. Hwang, T.-W. Lin, J.-P. Chang and H.-N. Chuang, 2011, Estimates of 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2010 ML 6.4 JiaSian (Taiwan) earthquake from teleseismic P-wave inversion, Geophysical Research Abstracts, EGU General Assembly, Vol. 13, EGU2011-1826-3.
黃瑞德、張若磐、張文彥、林祖慰,2011,走向滑移地震的破裂方向性分析-以2001年中國大陸崑崙地震和2002年阿拉斯加迪納利斷層地震為例,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第373頁。
林祖慰、黃瑞德、張若磐、余貴坤、張文彥,2010,利用遠場P波推求中源地震震源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9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Chang, W. Y., R. Hwang, J. Chang and J. Wu, 2009, Rupture directivity analysis for the 2008 Wenchuan (China) earthquake inferred from the Rayleigh-wave phase velocity, 2009 AGU Fall Meeting, T11A-1783
黃瑞德、吳嘉彰,2009,2008年5月12日中國大陸汶川地震的破裂方向性與多重破裂研究,中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98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林祖慰、黃瑞德、張若磐、余貴坤、張文彥,2008,利用遠場P波逆推震源深度,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國地球物理學會9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黃瑞德、余貴坤、林祖慰、張若磐、張文彥,2008,由多重破裂分析評估2004年12月26日蘇門達臘地震的輻射能量,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國地球物理學會9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Chang, W., R. Hwang, C. Chen, J. Chang, and T. Lin, 2007, Estimations of fault parameters of the 2004 Sumatra earthquake, 2007 AGU Fall Meeting, S31C-0562.
張文彥、余貴坤、黃瑞德,2007,高解析三維剪力波速度構造探討菲律賓海板塊岩石圈厚度和地質年代之關係,2007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
林祖慰、黃瑞德,2006,中大規模地震多項震源參數同步求解,兩岸都會區防震與地震前兆研討會論文集,65-68頁。